最新入口·爱游戏(中国) - 官方网站

科研奖励

科研奖励
 

最新入口·爱游戏(中国) - 官方网站

年份 获奖成果 奖级
2021年
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1年
新型量子相干光谱技术与应用 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1年 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提升全固态单频连续波激光器整体性能的关键技术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1年 基于多光束确定性纠缠的光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0年 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0年 新型超冷分子的高分辨精密光谱特性研究 山西省科学技术合作一等奖
2020年 用角度编码的无芯片标签及其识别系统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9年 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痕量气体分析新方法及应用 山西省高校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9年 基于角度信息的无芯片标签及其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山西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9年 金属-介质微纳材料中超短电磁脉冲传输特性研究 山西省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6年 光场量子态的制备、操控及在量子通信中的应用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5年 特殊功能材料的低温物性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超冷里德堡原子的量子效应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4年 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在线校准技术研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
超冷里德堡原子的量子效应 山西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特殊功能材料的低温物性研究 山西省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3年 基于原子系综中的电磁感应透明效应(EIT)及其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基于封装的射频前端与天线的协同设计 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12年 分子量子体系中的精密光谱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不同波长瓦级全固态连续单频激光器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基于激光冷却与俘获的原子控制及其与光场相互作用相关问题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光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基于原子系综中的电磁感应透明效应(EIT)及其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山西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激光诱导原子发射光谱的元素定量分析新方法及应用 山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1年 连续变量多组份纠缠及其在量子信息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激光煤质在线监测技术及设备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光学传输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孤子特性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0年 原子核乳胶中的高能碰撞过程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光和原子量子态制备及操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射频前端有源无源器件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7年 多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宏观量子效应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6年 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量子相干增强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在全光学和光量子开关上的应用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量子自旋态在介观输运理论中的应用及调控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非线性光纤传输系统的理论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5年 量子相干增强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在全光学和光量子开关上的应用 山西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光纤级连准孤子传输系统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4年 周期瞬子和高能量子隧穿 教育部二等奖
全固化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 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光场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二等奖
连续变量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的理论研究 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 全固化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 国家级技术发明二等奖
飞秒(类)光孤波在光纤中传输特性的理论研究 山西省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类一等奖
2002年 半导体激光器强度和位相噪声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 全固体化单膜单频绿光激光器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连续光学参量振荡过程中各种非经典光场的产生与应用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物理人才一近代物理实验室建设与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经典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验 中国高校教学改革论文三等奖
地方综合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 磁性粒子宏观量子效应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世纪大学普物实验新体系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智能CAI软件生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9年 压缩态光场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省科技进步理论一等奖
脉冲激光器的选模和稳频研究 省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
磁场中两带电子及二聚化链上准粒子的相干运动 省科技进步理论三等奖
量子光场和物质场的压缩和统计性质 省科技进步理论三等奖
1998年 超短脉冲在时空耦台下的传输性研究 省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
全国体化固体激光器系列研究 省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
1997年 量子态位相与中子干涉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钾分子高激发态受激辐射的实验研究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干泵浦连续自倍频激光器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非简并参量过程中量子噪声的理论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 应县木塔避雷机制研究 省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
地方综合大学培养理工科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 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整体框架式教学法的提出和应用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5年 全固化小型绿光激光器 中国专利局银牌奖
连续倍频稳频YAG激光器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 光学孤子演化方程的严格推导及光学孤子相互作用的数值结果 省科技进步理论一等奖
双KTP参量转换过程实验研究 省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
高吸收ZnSe多晶无镜全光学吸收双稳的实验研究 省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
1993年 全匠改革光学实验教学 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2年 二维物理中的奇异效应 省科技进步理论一等奖
五台山显通寺云牌 省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
交流弧焊机节电器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 无腔自散焦全光学双稳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省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
莺莺塔声学问题研究 省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
连续高功率稳频Nd:YAG激光器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全国展品金奖
玻璃椭圆聚光腔 省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全国展品银奖
1990年 光纤彩电传输系统 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以教材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理论力学》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1989年 量子理论中的非定域现象和阿哈罗夫一玻姆效应 省科学技术进步理论一等奖
1987年 高输出功率稳频Nd:YAG激光器及设计原理 省科学技术进步理论一等奖
激光照射下固体表面周期结构的自发增长 省科学技术进步理论二等奖
用自治场方法计算qH。弹性电子散射截面对基函数的依赖关系 省科学技术进步理论二等奖
角立方自返镜激光腔模式的研究 省科学技术进步理论二等奖
1986年 磁单极解和磁单极一费米子系统的动力学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JZZY5 - 30A型氦氖激光综合治疗仪 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4年 神经脉冲传导的一种解与动作势的稳定性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介子质量谱的统一解释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在BSS超对称理论中的一类丁-R弧子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轻旋量磁单极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微微秒激光照射下固体表面的变化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退化四波混频和相位共振腔的大信号结果  
量子激光理论中阻尼谐振于的改进微扰方法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非退化双光子放大器的理论探讨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四等奖
1983年 量子激光理论的阻尼谐振子方法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四等奖
共下能级双跃迁激光的量子理论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四等奖
1982年 具有一个后向反射镜的激光谐振腔的模式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具有一个屋脊型后向反射镜的谐振腔的模式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1981年 功率连续可调高稳定度折迭式CO2激光器的研制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重复频率Nd-YAG激光器装置的研制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矩(方)形激光波导共振腔的耦合损耗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cc矢介子对(r/' - Ycr)贡献的估计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电子自控灭虫装置的研制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四等奖
1980年 一个具有内部相对论性的介子结构模型层的质量问题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
汉字的概率分布及其熵值、汉字熵值统计推断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在端面带有负透镜激光棒中的分布孔径效应的一种讨论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1979年 MSC-J型脉冲数字测速仪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凹《平》面衍射光栅稳定共振腔近似分析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固体激光器可靠性探讨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激光微区分析仪资料 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四等奖
1978年 激光在电力方面的应用 全国科学大会奖
Baidu
sogou
/

 

快速导航
Copyright ©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
/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